計算機技術步入國產化的時代來臨 你準備好了嗎?
長久使用國外計算機產品已令我們形成依賴,習慣了出現(xiàn)漏洞、打補丁的操作系統(tǒng)使用方式,習慣了防火墻、防病毒、入侵檢測的防御系統(tǒng)。國外技術和價格優(yōu)勢明顯都優(yōu)于國產,可為什么要用國產計算機替換國外的計算機呢?今天廣州高能計算機從三大方面為您揭曉。
一、國產CPU替代Intel架構核心中央處理器
放眼CPU整個發(fā)展史,從上世紀70年代初誕生到現(xiàn)在,全世界僅有少數幾家廠商具有研發(fā)和設計CPU的能力,比如說Intel公司、AMD公司、IBM公司等,可以見得CPU技術的復雜性。
CPU是整個電腦系統(tǒng)的心臟。關鍵技術受制于人,面臨的只能是被動和挨打。從波及全球的wannacry事件和影響中國的華為事件、中興事件便可見掌握關鍵技術的重要程度。因此,我們迫切需要使用國產CPU來替代以Intel架構為代表的CPU。
經過多年來的積累,我國也涌現(xiàn)了例如申威、飛騰、龍芯等國產化CPU廠商。2018年5月,在《2018-2019年中央國家機關信息類產品(硬件)和空調產品協(xié)議供貨采購項目征求意見公告》中,已經增設了“國產芯片服務器”這一新的類別,當中包括龍芯CPU服務器、飛騰CPU服務器以及申威CPU服務器,除此以外,還有很多國產CPU廠商在國產化替代中起到著重要作用。
二、國產Linux操作系統(tǒng)替代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(tǒng)
假如說CPU是是計算機系統(tǒng)的心臟,那么操作系統(tǒng)就是計算機軟件的核心,是計算機系統(tǒng)的大腦。NetMarketShare發(fā)布的全球操作系統(tǒng)市場19年6月數據顯示,Windows操作系統(tǒng)占全世界電腦份額的88.18%,在我國大約占有95%以上,基本上壟斷了整個市場。我們可以想見,一個人的身體上長著他人的“大腦”,行動受他人掌控,是什么境況。
不能否認,Windows系統(tǒng)的高普及率,推動了國內信息化技術發(fā)展,且惠及大眾。可是,在“更加便利”的同時,也給我們種下了“危險”的引線。設想,系統(tǒng)被入侵后工廠設備突然之間癱瘓無法生產;供電設施停機大規(guī)模停電,影響到地面所有通信設施;醫(yī)院掛號排隊、繳費終端設備癱瘓造成病人無法得到及時的救治等。因此,在信息系統(tǒng)領域我們急需擺脫單一系統(tǒng)的壟斷性。
那么,我們用什么來替代Windows操作系統(tǒng)?呼聲最高的是國產Linux操作系統(tǒng)。與Windows相比較,Linux最大的不一樣是其源代碼在互聯(lián)網上能夠公開獲得,當使用者發(fā)覺漏洞后,就可以直接從源代碼層面進行系統(tǒng)漏洞修補。
將Linux用來重新編譯進行國產化開發(fā),還能夠節(jié)省研發(fā)支出。即使現(xiàn)階段Linux操作系統(tǒng)的市場占有率僅有1.55%,但這一點不影響它的重要性?,F(xiàn)階段,國內基于Linux二次開發(fā)的操作系統(tǒng)目前有十幾家,包括“普華、深度、中科方德,銀河麒麟、中標麒麟、優(yōu)麒麟、威科樂恩、起點、中興新支點、共創(chuàng)、思普、一銘”等操作系統(tǒng)。
三、高端數據庫服務器對“IOE”的替代
在大數據、云計算時代,計算能力主要依靠數據中心。但是,從20世紀70年代,美國有數據庫產品的科技公司相繼進入中國市場開始到現(xiàn)階段,數據中心都由這三家外國公司提供:IBM(國際商業(yè)機器公司)、Oracle(甲骨文)、EMC(易安信)。特別是在是銀行、電信、電力、航空等實時交易重要的領域。
IBM服務器、Oracle數據庫、EMC存儲設備(簡稱“IOE”),從服務器、存儲到應用軟件,“IOE”基本上滲入到了國內金融業(yè)、連鎖業(yè)、運輸業(yè)的每個角落。為何要使用他們呢?以銀行為例,對于銀行來講,任何一筆交易都不可以發(fā)生錯誤,對數據庫標準極高。實際上,不僅僅是中國,全世界的重要系統(tǒng)基本上都在使用這三家公司的產品。
但是,關鍵領域的“命脈”握在別人手中,始終是不安全的。“斯諾登事件”的發(fā)生,說明了我國的機密數據放在國外數據庫中,如果不采用國產自主可控的數據庫安全技術進行加固,數據庫中的涉密信息將有非常大的泄漏風險。如果源代碼數據庫都是自己的,我們就能夠針對自己的需求進行有效修改,類似事件便可有效避免。因此,高端數據庫服務器對“IOE”的替代刻不容緩。即使做這個替代難度很高,但現(xiàn)階段我們也做出了一些成績?,F(xiàn)階段,國產數據庫主要有四家:達夢、金倉、南大通用、神通等。
更多關于國產化主板、國產化工控整機相關詳情,敬請關注廣州高能計算機新聞資訊:http://www.yij.org.cn/News/
相關推薦